当前位置:
主页
科技要闻
正文

一文读懂《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广州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发布时间:2022-02-23 浏览量:972

一文读懂《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

2月22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工信局、广州实验室、广州海洋实验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十四五”规划相关工作情况。


图片



图片

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图片
图片

广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弓鸿午介绍了“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以及过去一年来广州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新快报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过去一年广州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向强化核心能力跃升。“广深港”创新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两年居第2位;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4位,国内城市排名上升至第4位。
图片
同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列入国家专项规划,有力支撑南沙科学城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接下来,广州将继续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持续增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作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战略支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推动科研资源大市向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二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技术储备。三是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支撑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五是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把“要创业来广州、要创新到广州”叫的更响。
 
推动“十四五”规划落细落实,广州还谋划了十大工程,包括实验室体系建设、国际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高新区培育、科技企业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培、穗港澳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图片

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向“一区三城”集聚

图片
图片
 
“十四五”规划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一区三城”创新核。
对此,广州市发改委总经济师谭虹表示,市发改委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核心位置,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一区三城”为创新核,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南沙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区,创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图片

具体来说,市发改委将按照“十四五”规划,聚焦完善创新布局、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等三个方面,推动大湾区科创中心和科学中心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实施。
 
一是加快完善创新布局。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向“一区三城”集聚,着力建设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要素流动畅通的广州创新合作区。
 
二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支持保障广州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在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等领域尽快取得重大突破,引领和支撑大湾区科创中心和科学中心建设发展。加快编制出台《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
 
三是加快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围绕打造“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系统构建广州产业创新体系。统筹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与重点产业“链长制”等工作衔接,加快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图片

广州实验室:增强源头创新供给能力

图片
图片

当前,广州正着力打造“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其中第一个“2”指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广州实验室副主任陈新文介绍,广州实验室瞄准呼吸系统疾病及防控领域的核心科学和技术难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图片
“广州实验室对于增强广州市的源头创新供给能力,提升重大传染病的主动防控和治疗水平,推动相关创新药物疫苗研发,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诊疗设备的落地转化,促进临床诊疗规范的更新推广等多项工作,都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依托实验室建设,我们还将引进和培育一批国际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陈新文认为,广州实验室对于巩固提升广州城市发展位势,提升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能级,将广州建成科技广州、健康广州、人才广州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图片

广州海洋实验室:推进冷泉研究装置建设

图片
图片

广州海洋实验室副主任周文能介绍,“十四五”期间,实验室将持续推进冷泉研究装置建设,助力海洋烃类能源绿色有序开采。
同时,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广东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南海核心科学问题与相关科技难题,将加快推进4个国家级海洋平台建设。
图片

此外,实验室将围绕南海权益与安全、南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海洋生态与生物产业、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这“五大方向”建设一系列实验仪器平台。通过以上科研平台和设施平台建设,致力于深耕南海的优质科技力量,整合大湾区的南海创新资源,培育服务南海的智慧创新引擎,为南海大开发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保障。
 

图片

四个“一”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图片
图片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了要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广州该如何落实相关要求?广州市工信局生产服务业处处长黄东航指出,企业创新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数字化转型,如何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广州的重点工作之一。
图片

黄东航介绍,市工信局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从供给端上打造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从需求端上落实“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政策,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市“上云”企业超过10万家,“上云”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梯队,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达44%。去年底,出台了《广州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量身打造”了15条措施。
 
接下来,市工信局将围绕落实《政策措施》,分类实施、精准施策,重点抓四个“一”。一是“一链一策”推动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上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二是“一行一策”促进传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推广应用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从高标准“建起来”转向高质量“用起来”。三是“一企一策”引导重点优势企业智能化升级,推进“优势产品+标杆工厂”发展模式。四是“一园一策”加强产业园区内外网络建设,鼓励产业园区、大型厂区、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搭建与行业应用系统相结合的 5G 示范网络。
来源:新快报(作者:黄闻禹
图源:广州新闻发布